
因美而生,茅台1935的寻美之举愈加丰富。2023年9月,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主办“我们的1935”(第一期)图文征集活动,面向经销商与消费者等进行征稿。经专家组评选,36篇佳作最终获奖。
今天展示的获奖作品是《情浓于酒》,作者:江特。
2022年底,由于公司订单不多,我便索性提前给员工放了假。在这个一线城市的角落,大多数人都是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留在了这座城市打拼,他们的老家并不在这里,让他们多点时间回去陪陪父母也是应该的。我洁身一人收拾行李倒也省事,简单地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,给家里亲戚朋友选的礼品塞满了后备箱。农村父辈那个年纪的人多数都是喜欢喝点白酒的,我去茅台专卖店购买了几箱茅台1935,这些年我在外地上大学,大伯和几个叔叔们没少帮家里忙,参加工作后,每年我都会买点好酒孝敬他们。收拾好这些,趁着天还没黑,便动身启程。
老家离得并不远,在这座城市的边缘,我只用了三个小时,便驱车到了镇上。从镇上到村里大概十几里路,但道路崎岖我不得不降低车速。冬天的黑夜来得格外快,皎白的月光洒在路边的田里,让外面看起来还有那么一丝微亮。好不容易开到了家门口,我身披月色推开了家门,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,正从热气腾腾的铁锅里往外捞着刚煮熟饺子。父亲坐在灶前低矮的板凳上,弯着腰往灶坑里添柴。我喊了他们一声,母亲抬头惊喜地看着我,连忙过来招呼着我去里屋炕上暖和,父亲则起身接过我的行李箱放在里屋的衣柜旁。可能是怕沾染了灰尘,他又去找来一条崭新的枕巾,搭在了行李箱上。他向来不善言表,可我分明从他的脸上,看到他眼角隐隐的喜悦。
我跟母亲说先不着急坐,我去外面把车上的年货拿下来,母亲一边念叨着我在外辛苦赚钱不容易,不要往家里买东西乱花钱,一边还是催促着父亲帮我一起去拿。我将买来的茅台1935拆开箱,拿出一瓶对父亲说“今晚我陪您好好喝两杯。”母亲见我难得回来一趟,又是要陪父亲喝酒,便又张罗着去给我们准备了两个下酒菜。俗话说:饺子就酒,越喝越有。我坐在热得烫屁股的炕头上,端起酒杯先敬了父亲一杯。父亲可谓算是“老酒民”了,打十八九岁就跟着爷爷学起喝酒来,用母亲的话说,父亲就是遗传了爷爷,得亏到了我这辈没能“发扬光大”。父亲却是笑着不语,仰首又是干了一杯。乡下的冬天,夜里格外的冷,窗外的冷风吹得堂屋的木门吱吱作响,趁着母亲下去上门栓的空档,父亲往我面前探了探身子,悄声问我:“这酒不便宜吧?”我道:“您喝着感觉还行?”父亲回头撇了一眼门口的方向,见母亲还没过来,便点头道:“这酒我认得,前些日子‘老掌柜’他儿子结婚喝的就是这个酒,我的嘴里面可是有杆称,喝第一口的时候就知道这酒不孬。”我差点被父亲逗乐,他口里的“老掌柜”是村里唯一一个小卖店的老板,也算是子承父业吧,老板的父亲之前就是农销社的掌柜,打得一手好算盘,后来就被人称作“老算盘”。而随着改革开放,农销社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超市,“老算盘”去世后,他的儿子也就渐渐从“小算盘”变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的“老算盘”。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庭条件好,平时吃穿都是用好的,儿子的婚礼办得也很是风光。接下来的好几天,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在“老算盘”家喝的喜酒是如何好,“老算盘”家的这场婚礼,是彻底上了村里的热搜。
我没对父亲说花了多少钱,其实主要是担心他心疼钱。此时母亲也正好回来了,父亲便把酒递给母亲,让母亲给他放到柜子里收起来。我顿时感到诧异,以父亲的酒量,再多喝几杯也是没有问题的,便忙问道:“怎么了爸,是喝不惯吗?”却见母亲在一旁打趣的说到:“你爸哪是喝不惯,他是舍不得喝。”见被母亲拆穿,父亲倒也不生气,他抬手挠了挠头,讪讪地笑着说:“我这不是打算留着等过年的时候和你几个叔伯们一起喝嘛!”我安慰父亲道:“几个叔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,都有份,您就不用记挂着了。”可即便是我再三劝说,父亲也执意不再喝了。父亲是个有主见的人,虽然没念过几天书,却懂得知恩图报。他一直教导我要感恩那些在我困难时曾出手帮助过我的人,让我有出息不要忘了大伯和几个叔叔,见父亲打定主意,我便不再多说什么。
夜里我躺在炕上,因为喝了点酒有点晕乎乎的,但大脑却无比的清醒。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时刻提醒着我做人的道德标准,他和母亲都是经历过苦难年代的人,为了整个家庭操劳奔波。而作为孩子,能回报他们的却并不多。我想,能经常回家陪陪他们,给父亲拎两瓶好酒,帮母亲干点家务活,对他们来说,大概也会觉得幸福吧!
酒香是浓的,而比酒更浓的,是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