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行业进入内卷激烈的存量时代,
“成为全国品牌”是白酒品牌穿越周期的重要法宝,
红川正按每年增长一个亿的速度稳扎稳打。
日前,甘肃经济日报发表文章《实现百个“小目标” 陇酒怎么干——甘肃打造百亿陇酒产业观察》,围绕“陇酒百亿目标”的实现,对整个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度剖析。
面对“怎么做”的问题,甘肃省酒类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严文辉提出建议,“要通过放大产区优势、打造领军企业、推动产业创新、提升品牌价值,推动陇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”。
近几年,伴随消费市场更新迭代、白酒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,区域酒企的发展困境屡屡被提起。
按照每年增长一个亿的速度稳扎稳打,作为陇酒领军企业之一的红川酒业,所践行的正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这其中,蕴藏着怎样的奥秘?云酒头条发现,可以将其奥秘总结为“向内求、向外看、向前走”。
向内求,确立发展自信
对于一个企业而言,确立发展自信必须要“向内求”,求的是品质、品牌与创新,唯有如此,才能够直面激烈的竞争。
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,红川酒业品质的自信,源自其持之以恒的“纯粮自酿”理念与对消费者“每一瓶酒均系纯粮固态发酵”的承诺。
多年来,企业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,坚持传统工艺纯粮酿造,保障产品质量、打造标杆品质,擦亮“中华老字号”这块招牌。为进一步保障品质,企业还启动了年产1.2万吨纯粮原浆白酒建设项目,并在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。
公司在此基础上,锦绣陇南、金成州、金红川18号等大单品有了长足发展,前两者已是扛鼎之作,后者也成为甘肃高端商务用酒首选。此外,锦绣陇南·青山、绿水等新品的开发,也拓展了企业在高端领域的布局。
品牌是企业的身份象征,品牌的自信,来自底蕴深厚的酿造历史文化。
从红川烧酒、春和涌烧锅算起,至今,在“红川”与“成州”两大品牌的支撑下,企业的六十多款产品已深入到老百姓生活之中。
红川先后拿下陇酒十大品牌、甘肃民营企业纳税十强、中国白酒生产百强企业、中国白酒品牌价值200强等荣誉。
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,创新的自信源自企业自身与时俱进的精神。
在传承手工酿造技艺的基础上,企业先后吸纳四大名酒酿酒工艺,形成自家酿造工法,高温制曲、低温发酵、恒温贮藏;标准上,建立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,执行国家绿色食品标准,实施企业标准化体系;数字化转型上,斥巨资打造“智慧红川”项目等。
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有助于在竞争博弈加剧的局面下,迅速、有效地抢得先机。
向外看,树立发展导向
企业树立发展导向,则需要“向外看”,看的是市场环境、消费者需求,唯有如此,才能敢于参与激烈的竞争。
如今,白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,一线名酒基本都已完成全国性布局,确定了深耕下沉的“打法”,这自然就加重了区域酒企的竞争压力。越是如此,就越是考验企业“向外看”的能力与定力。
红川酒业之所以能够在名酒下沉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不俗的成绩,正是因其对市场、消费者有清晰的认知与了解,制定了精准营销的路线,锚定目标、攻坚克难。
比如,坚持“生产以销售为导向,销售以市场为导向,市场以消费者为导向”的生产营销方针;针对高、中、低端酒采取差异化营销方式;实施“公司统管、大区主销、品系主建”的创新营销模式;加大对倒货窜货行为的处罚力度,净化市场环境等。
布局省内、迈步省外,红川酒业实现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广覆盖、深覆盖,成立北京、青岛、郑州等分公司,稳步推进陕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天津、宁夏、内蒙等市场的销售导入工作,并通过布局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范围。
与之相应的,还有对社会责任的践行。
据统计,企业在捐资助学、筑路修桥、抗灾救灾、助力脱贫、乡村振兴、抗击疫情、城市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上的捐赠已超9000万元。
通过公益活动,进一步强化了品牌与甘肃消费者的情感沟通,为企业积累了良好的声誉资本,提升了企业的公众形象。
向前走,品牌志在长远
“每一家酒企要有放眼全国的眼光。”甘肃红川酒营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修卫华如此说道。
里斯品类战略咨询发布的《区域白酒突围战——2023中国白酒行业报告》中提到,白酒行业进入内卷激烈的存量时代,“成为全国品牌”是各大白酒品牌穿越周期的重要法宝。这也就是说,“全国化”将是白酒品牌的必答题。
无论是陇酒产业,还是陇酒企业,想实现更好地发展,就必须要拓展市场,而拓展市场就一定要“走出去”。为此,企业规划了“深耕甘肃 辐射西北 迈步全国”的市场布局。
在战略规划中,西北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布局推进是同步并行的。
今年以来,红川酒业通过高铁冠名,在机场、高铁站、地铁站等投放品牌广告的形式,借助其庞大客流以及流动性的传播优势,极大地强化传播势能,提升品牌的知名度、美誉度与影响力,为开拓全国市场奠定认知基础。
与此同时,企业以一城双馆的形式独立设展,亮相第108届全国糖酒会。其后,更是多次参展省内外重要展会,吸引了诸多省外经销商的关注。
凭借“向内求、向外看、向前走”三部曲,书写着高速增长的答卷,为区域酒企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。